» 您尚未 登录   加入 | 社区服务 | 帮助 | 社区 | 无图版


落魄人论坛 -> 知识资料 -> 春节风俗习惯:贴在门上的中国民俗文化
 XML   RSS 2.0   WAP 

--> 本页主题: 春节风俗习惯:贴在门上的中国民俗文化 加为IE收藏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红色辣椒
4 级别:管理员
头衔:

性别: 保密

功勋:水龙王 11985篇
精华: 0
威望: 11987
财富: 119031 金币
贡献值: 0
在线: 1648(小时)
状态: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
注册时间:2013-05-29
最后登录:2016-09-20
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

春节风俗习惯:贴在门上的中国民俗文化

红色辣椒 说:
春节风俗习惯:贴在门上的中国民俗文化。年将至,年味愈浓。这是中国人等待了一整年最隆重的节庆。曾经,在传统的年俗里,春节前后有近60项事情要做:大扫除、祭灶、祭祖等。民俗是一个民族千百年绵延不绝的文化沉淀和集体记忆。越来越多的民俗正离我们远去,还有一些以变异和分支的形式继续留存。有人说民俗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活生生的文化基因,它记录着民族文化进化的每一段进程。记住民俗,文化才有更完整的延传。


《尉迟恭马上门神》朱仙镇年画。


  1、门神是一种文化现象
  没有人能够回避门,我们天天和门打交道。门本是实有的客观存在,却构成了意识和心态,在古代,门又是虚拟的精神意向,这一精神意向凝聚在一个焦点上,这个焦点就是门神。
  门神是大年三十贴在门上的年画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。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大门上的门神是谁,可见门神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。
  在我的眼里,门不是物质的,而是精神的,门不是功利的,而是哲学的。
  门的哲学,是交汇传统和现代的哲学。古代人修建门大多不是防盗的,而是好看的,所以有“夜不闭户”之说。古代的门是敞开的,因为古人的心灵是敞开的。
  而现代人修建门,主要不是为了好看,而是为了防范。防什么?一是为了防盗,二是为了防因外人贸然闯入而导致私密空间的暴露,三是防财富的被偷窥。所以新房安装了一道门,装修时还要安装一道防盗门,有的在防盗门外还要安装一道走廊门。
  人类的一切发明、生产、创造都是为了人类的方便,而只有门,成为了人类的桎梏和囚笼,给人类带来了自食苦果的麻烦。
  透过门,我们看到了现代化的弊端,也看到了传统的好处。门的传统好处之一就是门具有欣赏价值,门神画就是其欣赏价值中最绚丽的元素。门是门神画的载体,而门神画又丰富了门的审美性。
  门神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,门神文化成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。门神构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。因为失去,而更加珍贵,门神仍然装饰着我们的梦。门神的出现,让民众在冥冥中感到有神灵站在门口守卫自己,当灾难降临,当妖魔鬼怪来袭,门神在那里起着抵御防卫作用。正是在这种鬼神崇拜的心理下,在一种虚幻的精神指向上,贴门神成了千百年来中国民众的一种最广泛的习俗,在没有宗教的时代,门神甚至成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。
  门神文化渗透于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样式中。有关门神的古代诗歌,为门神增添了传奇色彩。明代博学才子祝允明,号枝山,曾赞门神。据清代《坚瓠癸集》,祝枝山去拜客,茶罢叙礼而退。人家送到门口,祝枝山见门神画得精彩,一个劲地称赞,并应主人的请求,留下一首《门神赞》:“手持板斧面朝天,随你新鲜中一年。厉鬼邪魔俱敛迹,岂容小丑倚门边。”
  从古代小说,也可以看到门神文化的普及。古代小说中以门神为主角的篇章,可见于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的《鹰虎神》。
  《鹰虎神》中描写,济南府东岳庙“大门左右,神高丈余,俗名‘鹰虎神’,狰狞可畏”。蒲松龄笔下的鹰虎神,就是东岳庙的门神,其形象具有威慑力。他离开“门岗”,去堵截偷盗者。
  古代戏剧中表演的门神的剧情故事较多,如元杂剧《盆儿鬼》,就表现了“大年日将你(门神)贴起”的风俗,还编出包公让手下人给门神烧纸,以换取门神通融合作的情节。
  清代《长生殿》描写唐宫里一对黑白门神,同情杨贵妃的鬼魂,为其放行。
  西方也有门神习俗,然而,门神更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现象。比较东西方门神文化,可以发现,门神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性格的载体:世界似乎是门构成的,从城门、院门、宅门、房门,到山门、寨门等等,这些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喻∶其建筑意义上的封闭式样,构架了中国人封闭的求稳求平安的安居意识,进而构成了传统中国人的封闭心态。中国古典传统是一种封闭的文化,它需要门,且门禁森严,因此门神大行其道。
  西方文化中门神只不过是装饰和娱乐。而中国人贴门神是有功利性的,不是求财,就是求福禄寿喜。


※ ※ ※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,未经允许,请勿转载 ※ ※ ※


[楼 主] | Posted: 2014-02-02 20:58 顶端
红色辣椒
4 级别:管理员
头衔:

性别: 保密

功勋:水龙王 11985篇
精华: 0
威望: 11987
财富: 119031 金币
贡献值: 0
在线: 1648(小时)
状态: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
注册时间:2013-05-29
最后登录:2016-09-20
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



红色辣椒 说:
2、早期门神的演变



《神荼》杨柳青年画。
  最早的门神是“桃人”。古人认为,用桃木雕成二神的模样,春节时挂在门上,使恶鬼不得擅入,可以保护一年阖家平安。
  但雕桃比较麻烦,于是逐渐简化为用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,上面画上二神的图像,或干脆写上二神的大名,或画上一些咒符,此即桃符。桃符开后世楹联(对联)之先河,也是年画之源头。
  在古代,桃木有“鬼怖木”之称,桃木驱鬼辟邪的信仰由来已久,并且从来都关乎于门户。门神源于有关桃木的神话,说他们“性能执鬼,度朔山上立桃树下”。
  在桃符门神制鬼风俗的流变中,还出现了挂门符、贴符纸、纸符、酉字、照妖镜和门前财角、石敢当、吞口习俗,都是门神画的来源,有些伴随着门神画同时使用。这些物质载体和门神画的功能一样,都是驱邪除魔,消灾免害,迎福纳祥的。所以,它们属于另类门神,追溯门神画的文化源流和演变,不能忽略它们。
  早期出现的人物门神是神荼郁垒。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,黄帝将神荼郁垒从鬼门请到人间,制成一种典礼,以驱恶鬼。
  关于神荼和郁垒,较早的记载见于东汉初年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所引《山海经》。
  “沧海之中,有度朔之山。上有大桃木,其屈蟠三千里,其枝间东北曰鬼门,万鬼所出入也。上有二神人,一曰神荼,一曰郁垒,主阅领万鬼。恶害之鬼,执以苇索,而以食虎。于是黄帝乃作礼,以时驱之,立大桃人,门户画神荼、郁垒与虎,悬苇索,以御凶魅有形,故执以食虎。”
  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义》中引《黄帝书》说:上古的时候,有神荼郁垒俩兄弟,他们住在度朔山上。山上有一棵桃树,树阴如盖。每天早上,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。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,便将其绑了喂老虎。后来,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、郁垒的画像,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。
  度朔山是一座神奇的山,神奇是因为人人都没有见到过真实的此山,只是在神话传说描绘中知道那远古时代遥远的地方有这么一座山,山上有奇大无比的桃树,营构出神奇的氛围。所以古人画神荼郁垒图,往往以桃树为景。
  古籍《论衡·乱龙篇》、《荆楚岁时记》、《宝颜堂秘籍本》、《握兰轩随笔》、《民斋续说》等都描述过“左神荼右郁垒”的门神故事。
  神荼郁垒的早期造型留在汉代画像石上,后来,几乎各年画产地都有神荼郁垒门神画,其中杨家埠年画神荼郁垒图为顶盔贯甲,威风凛凛的将军,左右各一张成对,基本对称。画面上两个将军全是手执大锤,按型号大小,俗称大锤将与小锤将。
  几乎与神荼郁垒同时的,还有一位人物门神,叫成庆。据班固的《汉书》中记载:广川王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,短衣大裤长剑。
  但中国最有名的门神不是神荼郁垒,也不是成庆。而是秦叔宝与尉迟恭。

[1 楼] | Posted: 2014-02-02 20:59 顶端
红色辣椒
4 级别:管理员
头衔:

性别: 保密

功勋:水龙王 11985篇
精华: 0
威望: 11987
财富: 119031 金币
贡献值: 0
在线: 1648(小时)
状态: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
注册时间:2013-05-29
最后登录:2016-09-20
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



红色辣椒 说:
3、秦叔宝与尉迟恭


  

  秦叔宝与尉迟恭都是唐代的开国将军。秦叔宝是齐州历城籍(今山东济南市),也叫秦琼;尉迟恭是朔州善阳籍(今山西朔县)人,也叫胡敬德、敬德和尉迟敬德。
  秦叔宝与尉迟恭是中国民间门神画中出现最多的人物。
  在笔者收藏的门神画中,往往一眼看来是神荼郁垒两员雄赳赳的门神,但是仔细观察,其中一位手执钢鞭,另一位手执铁锏。执鞭者是尉迟敬德,执锏者是秦琼。这对门神叫鞭锏门神。有时,这对门神两旁还有一副对联:“昔为唐朝将,今作镇宅神。”秦琼与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各年画产地几乎都有,但风格不同。
  关于秦尉门神的来历,有多种传说。《李世民列传》的记载应更为真实。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致病,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,吓得不能入眠。有位大臣进言:不如派武将夜守宫门,必能驱逐魔鬼。
  太宗听后,乃令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全副披挂,一个持剑、一个拿叉,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,宫中才平静下来。有两位大将彻夜守护,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。太宗大喜,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画像贴在门上,称之为“门神”。后来逐渐成为民间的“门神”。
  《说唐演义》中有秦琼、尉迟恭救驾故事,在民间广为流传,还被京剧及许多地方剧种搬演,使得秦叔宝和尉迟恭二位门神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,这些传说神乎其神。其实,从历史学的眼光来看,唐朝开国元勋秦琼无疑是英雄,然而秦琼也并非神,他也有很多问题,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信仰,只有匹夫之勇,人生哲学实用而功利。历史上民间将秦琼当作神,实在是秦琼太会作秀了。
  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中,尉迟恭的形象似乎比秦琼要纯洁高尚得多。尉迟恭生于公元585年,卒于658年,字敬德,朔州鄯阳人。
  尉迟恭一生战功卓著却拒受优恤和封赠。
  尉迟恭忠于大唐,一生为人忠信,光明磊落,封为鄂国公,死后谥为忠武公,陪葬于唐昭陵。传说中的尉迟恭日占三城,夜夺八寨,还与秦琼三鞭换两锏英雄大对决,后双双成了家家门上的“门神”,镇邪驱鬼,以祛不祥。
  在门神画中,秦叔宝和尉迟恭区别于其他门神形象的最主要特征有三点:
  一是相对于屋主左为秦叔宝,右为尉迟恭。因为根据传说,秦叔宝的武艺和资历都在尉迟恭之上。
  二是叔宝为白脸,留五绺须,敬德为红脸,蓄连鬓须;若秦为红脸,则尉迟为青脸,这种情况较少。
  三是叔宝握鞭,敬德持锏,因此往往称为鞭锏门神。但有时也拿其他武器。
  传统武将门神画的形象、技法基本上是以一种固定的方式传承至今的,其形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,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,从这一点看,民间年画其实充满匠气。

[2 楼] | Posted: 2014-02-02 21:01 顶端

落魄人论坛 -> 知识资料




沪ICP备13021411号-2
Powered by Hoothin and phpwind Code © 2002-9999

苏公网安备 32048202041629号

Total 0.042302(s) query 5, Time now is:05-15 19:29, Gzip enabled

You can contact us